1998年,伍思薇从史丹福大学获得电脑学博士学位后,到微软(Microsoft)的Cinemania and Music Central工作,那是微软提供娱乐性CD-ROM的一个部门。但伍思薇有一个长期未实现的梦想:她想当一名作家。
起初,她认为这个选择对她来说是不存在的,原因是她是台湾移民的一名女儿,而她在走进加州的公立学校时,说的只是国语(普通话)。
伍思薇在最近的一次采访面谈时说:“当我一直长大的时候,我当然知道,我将要照顾父母;而主修英文的人,通常都不会赚到足够的钱来还债和供养父母。”
就在这时,微软正为了如何重组其资讯服务,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而犹疑不决。伍思薇的部门变得清闲,於是她开始写小说,灵感来自她对同性恋的经验,以及她的母亲到了中年时的烦恼。
在她探索的文化中,伍思薇发觉很多人会说一些口不对心的话。她想,这些人的言词与他们面部表情的差距,可能在电影里能够更好地表达。
这个想法促使她参加了西雅图大学一个12周的电影剧本创作班,在此期间,她写出了《面子》的初稿那是拖了很久后,用3个晚上的时间写出来的。
奇怪的是,她说,她的导师喜欢它。但他对她说,只有她亲自执导,才能够保持剧本的完整性。
现在看来,伍思薇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一刻的成功,全因为她抵住了经验丰富的电影行政人员提出的、不受她欢迎的删改。
为了执导电影,她排除万难,竟然辞去了微软的工作职位,并告诉自己有5年的时间来争取成功。
伍思薇搬到纽约市布碌仑(Brooklyn)区去了,并修读由奥士曼(Alan Oxman)执教的一个课程。她学懂了“打游击拍电影”的方法,但在她给自己的5年时间中,有3年她是没有碰过《面子》的。
但2002年时,事情有改变。教她写剧本的老师给了她一个提示,她把剧本送去参加一个由荷里活网络推广组织赞助的比赛,结果胜出了。
伍思薇说:“他们要我和很多荷里活的人见面,大部分是亚裔美国电影行政人员;坦白说,我对他们所知不多。”
在一次前往洛杉矶的行程中,伍思薇遇到Teddy Zee.当时Zee是Overbrook Entertainment的主席。他深受这个剧本的感动,他说:“不是我选了这个剧本;是这个剧本选了我。”
拍摄在2003年秋天开始,当时还拜佛和烧香。
虽然伍思薇对自己的故事信心十足,但她仍然发出了一个警告,她对监制说:“天呀!我需要告诉你们,我可能做得很差;我知道我真的喜欢这个剧本,但我从来没有执导过。”
很多的片段都是在布碌仑和法拉盛拍摄的。
开拍不久后,伍思薇发觉,日子是10月10日,而影片还要拍数周,但她却兑现了自己5年计划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