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代宗曾在广德二年九月任命李抱玉为南道通和吐蕃使的同时,在北道方面亦有重要任命,即:
河东副元帅、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加太尉,充北道邠宁、泾原、河西已东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抚使。[34]
但郭子仪实际上是在河中镇领那里的朔方军,他仅仅是派了其子郭晞率领一支军队与白孝德一起防守邠州[35],以应付其时因仆固怀恩之乱、吐蕃频繁入侵邠州一带的局面。郭晞的军队在仆固怀恩之乱结束后就应当撤走了,所以此后真正负责北道事宜的是不久后接替白孝德的马璘,虽然名义上的统帅仍是郭子仪。
图15 广德二年九月所设南、北二道通和吐蕃使
因此到永泰二年的时候,京西北地区形成了以凤翔李抱玉为核心的南道,以及邠宁马璘为核心的北道两路防御吐蕃的格局。(见图15)但与李抱玉面临的情况一样,北道的马璘在面对其时势头颇盛的吐蕃威胁时,也常常显出力不从心的态势。这就是史料所说的:“吐蕃连岁入寇,马璘以四镇兵屯邠宁,力不能拒。”[36]但在有一点上,马璘与李抱玉的情况却是不同的,那就是比起李抱玉所统率的来源不一的凤翔军队,马璘的邠宁军队结构要单一得多,因为邠宁军队的主干是以四镇北庭军构成的。同时,在凤翔所出现的多级统辖体系,在邠宁也是看不到的。换言之,唐廷可以通过在凤翔配置体系不同的军队来增加凤翔防御吐蕃的力量,但在邠宁,当马璘所率领的四镇北庭兵也无法有效抵抗吐蕃的攻势时,唐廷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它并没有为邠宁添注新的军事力量,而是调遣了实力更在四镇北庭军之上的河中朔方军入驻邠宁。而对于四镇北庭军来说,它的归宿则只能是撤离邠宁,为朔方军腾出空间,自己则在新建的泾原一镇重新寻找位置。比起凤翔,唐廷对待邠宁的这一举措,未尝不是考虑到邠宁的军队结构相对单一,而实力更强的河中朔方军同样也是具有此一特点的强势军团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