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崇祯十四年(1641年),由于长期的干旱,海量的老鼠互相咬着对方的尾巴、成群结队渡过江河险阻,进入安徽、河南、河北等各省觅食,而在长期旱灾和饥荒中饥不择食的灾民中则以老鼠为食,由此更加加重了鼠疫的暴发,当时,整个北方“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当时,前往南方督催漕运的户部给事中左懋第在途中给朝廷上疏说,他从天津静海抵山东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
明朝灭亡的前一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蔓延整个华北的鼠疫又传入北京,“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由于瘟疫死亡人数实在太多,当时北京城内甚至出现了有的人家全部死光,甚至连收尸人都没有的惨况。
当时,北京城内的人口约为100万,在这场明朝灭亡前一年的大瘟疫中,北京城内预估死亡人数高达20多万人,而剩余的人也大多奄奄一息。“崇祯十六年大疫,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
到了1644年开春,瘟疫又在北京复发。此时,李自成的军队从陕西顺利推进到北京附近。北京城内因为鼠疫,人口死亡率达到了40%左右。由于死人太多,北京城中许多街巷都已冷清得无人行走,而负责保卫北京的明军京城三大营,当时名义上有10万人,但除了缺额外,剩下的几万人也大多患病,“鞭一人起,一人复卧如故”,身体已经虚弱得无法守城。加上欠饷太久,剩余的士兵们也已全无斗志。